- H1 汉语
- H1-01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
- H1-09 汉语发展史与汉语语言学史
- H102 汉语的规范化、标准化、推广普通话
- H109.2 古代汉语
- H109.3 近代汉语
- H109.4 现代汉语
- H11 语音
- H111 上古语音(周秦两汉语音)
- H113 中古语音(魏晋南北朝--宋语音)
- H113.1 《切韵》
- H113.2 《唐韵》
- H113.3 《广韵》
- H113.4 《集韵》
- H113.6 其他韵书
- H113.9 等韵学
- H114 近代语音(元、明、清语言)
- H114.1 《古今韵会举要》
- H114.2 《中原音韵》、《中州音韵》
- H114.3 《洪武正韵》
- H114.9 其他韵书
- H116 现代语音
- H116.1 发音
- H116.2 音素与音位
- H116.3 音节结构
- H116.4 字调(四声、轻声)、语调
- H119 朗诵法、演讲术
- H12 文字学
- H121 古文字
- H122 汉字构造
- H123 汉字形体
- H124 汉字整理和简化
- H124.1 汉字整理、正字表
- H124.2 简化字
- H124.3 异体字、同音字、多音字
- H124.5 检字法
- H124.7 行款
- H125 汉字改革
- H125.1 汉语拼音的发展
- H125.11 清末以前拼音字母
- H125.12 注意字母
- H125.13 国语罗马字
- H125.14 拉丁化新文字
- H125.19 其他拼音方案
- H125.2 汉语拼音方案
- H125.3 拼写法
- H125.4 拼音读物
- H125.5 拼音的应用
- H126 特种文字
- H126.1 速记
- H126.2 盲文
- H126.3 形态语言
- H127 汉字编码
- H13 语义、词汇、词义(训诂学)
- H131 古代词汇
- H131.2 《尔雅》
- H131.3 《释名》
- H131.4 《广雅》(《博雅》)
- H131.5 群雅
- H131.6 群书音义
- H131.7 群书解诂
- H134 近代词汇
- H136 现代词汇
- H136.1 基本词汇
- H136.2 同义词、多义词、反义词
- H136.3 熟语
- H136.4 俗语
- H136.5 外来语
- H136.6 略语
- H136.7 迭字、连绵字
- H139 词源学(字源学)
- H14 语法
- H141 古代语法(文言语法)
- H146 近代、现代语法
- H146.1 构词法
- H146.2 词类
- H146.3 句法
- H15 写作、修辞
- H151 风格论
- H152 文体论
- H152.1 记叙文
- H152.2 辩论文
- H152.3 应用文
- H155 标点法
- H159 翻译
- H16 字书、字典、词典
- H161 《说文》
- H162 其他字书
- H163 字典
- H164 词典
- H17 方言
- H171 古代方言
- H172 北方话(官话方言)
- H172.1 北方方言(华北官话)
- H172.2 西北方言
- H172.3 西南方言
- H172.4 江淮方言(下江官话)
- H173 吴语(江浙语)
- H174 湘语(湖南话)
- H175 赣语
- H176 客家语
- H177 闽语(福佬话)
- H177.1 闽北语
- H177.2 闽南语
- H178 粤语(广东话、白话)
- H179 其他汉语方言
- H19 汉语教学
- H191 教学改革
- H192 教学计划、教学大纲
- H193 教学法
- H193.1 儿童语言研究
- H193.2 语音教学
- H193.3 文字教学
- H193.4 词汇教学
- H193.5 语法教学
- H193.6 写作教学
- H194 汉语读物
- H194.1 古代汉语读物
- H194.3 现代汉语读物
- H194.4 初级学校用读物
- H194.5 中级学校用读物
- H195 对外汉语教学
- H195.1 教学理论
- H195.2 教学计划、教学大纲
- H195.3 教学法、教学工作
- H195.4 教材、课本
- H195.5 读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