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 to top

中图分类

  • S3 农学(农艺学)
  • S3-33 丰产试验(经验)、农业技术推广
  • S31 作物生物学原理、栽培技术与方法
  • S311 作物生理学
  • S312 作物生物化学
  • S313 作物生物物理学
  • S314 作物生态学
  • S315 作物分布、作物地理学
  • S316 保护地栽培
  • S317 无土栽培
  • S318 其他栽培技术与方法
  • S32 作物品种与种质资源(品种资源)
  • S321 品种的起源与演变
  • S322 引种和驯化
  • S322.1 本国品种区域性引进、鉴定及推广
  • S322.2 外国品种的引种
  • S322.3 野生植物的驯化栽培
  • S322.4 自然驯化(归化)
  • S322.5 风土驯化(气候驯化)
  • S323 品种的分类
  • S324 种质资源(品种资源)的调查、收集
  • S325 品种的整理与保存
  • S325.1 室内保存
  • S325.1+1 简易保存法
  • S325.1+2 现代化保存法(试管保存)
  • S325.2 田间保存
  • S326 种质资源(品种资源)的开发与利用
  • S329 品种志、品种目录
  • S33 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
  • S330 作物遗传育种
  • S330.2 种子生理、生化
  • S330.2+1 种子的发生
  • S330.2+3 种子的结构
  • S330.2+5 种子的遗传
  • S330.2+9 其他
  • S330.3 种子生态
  • S330.3+1 生活力
  • S330.3+3 休眠
  • S330.3+5 成分
  • S330.3+9 其他
  • S331 优良品质的育种
  • S332 抗逆品种的育种
  • S332.1 作物抗逆性鉴定
  • S332.2 抗病性育种
  • S332.3 抗虫性育种
  • S332.4 抗旱、抗涝性育种
  • S332.5 抗寒、抗热性育种
  • S332.6 抗盐碱性育种
  • S332.7 抗倒伏性育种
  • S332.9 其他
  • S333 选种、选择育种
  • S333.1 种子地(留种田)
  • S333.2 田间选
  • S333.3 场选、室内选
  • S333.4 穗部处理
  • S333.5 清选和分级
  • S333.6 选择育种法
  • S333.6+1 混合选择法
  • S333.6+2 改良混合选择法
  • S333.6+3 集团选种法
  • S333.6+4 个体选择法
  • S333.6+9 其他
  • S334 杂交育种
  • S334.1 无性杂交育种
  • S334.2 有性杂交育种
  • S334.2+1 去雄技术
  • S334.2+2 授粉技术
  • S334.2+3 自交
  • S334.2+4 异交
  • S334.3 远缘杂交
  • S334.4 远距离杂交
  • S334.5 杂种优势利用
  • S335 引变(诱变)和突变育种
  • S335.1 多倍体理论及多倍体育种
  • S335.2 物理引变(诱变)
  • S335.2+1 辐射育种
  • S335.2+2 超声波育种
  • S335.2+9 其他
  • S335.3 化学引变(诱变)
  • S335.4 单倍体育种
  • S336 生物技术育种方法
  • S337 综合育种方法
  • S338 品种试验和鉴定
  • S339 良种繁育
  • S339.1 繁育制度
  • S339.2 种子的组织管理
  • S339.3 种子检验与贮藏
  • S339.3+1 种子检验与鉴定
  • S339.3+2 种子贮藏
  • S339.3+3 种子干燥
  • S339.3+4 种子仓库及其设备
  • S339.3+5 种子贮藏期间的管理
  • S339.3+9 其他
  • S339.4 繁育技术
  • S339.4+1 无性繁殖
  • S339.4+2 分株
  • S339.4+3 压条
  • S339.4+4 扦插
  • S339.4+5 嫁接
  • S339.4+6 移植
  • S339.4+9 其他
  • S339.5 品种的提纯和变性
  • S339.5+1 品种退化及防治
  • S339.5+2 品种复壮
  • S339.5+3 种子混杂防止
  • S339.5+9 其他
  • S34 耕作学与有机农业
  • S341 一般耕作技术
  • S341.1 耕地
  • S341.2 整地
  • S341.3 耙地
  • S341.4 镇压
  • S341.7 开沟
  • S341.9 其他
  • S342 不同自然地带耕作法
  • S342.1 干旱地区
  • S342.2 潮湿地区
  • S342.3 草原地区
  • S342.4 山地
  • S342.5 热带、亚热带、温带、寒带地区
  • S343 各类型地的耕作法
  • S343.1 旱田
  • S343.2 水田
  • S343.3 梯田、坡地
  • S343.4 盐碱地
  • S343.9 其他
  •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
  • S344-09 原始耕作制
  • S344.1 轮作制
  • S344.11 休闲轮作制
  • S344.12 半休闲轮作制
  • S344.13 大田作物轮作制
  • S344.14 饲料作物轮作制
  • S344.15 粮菜轮作制
  • S344.17 水旱轮作制
  • S344.18 中耕田轮作制
  • S344.19 其他
  • S344.2 间作
  • S344.3 套作、复种
  • S344.4 连作
  • S344.5 单作
  • S344.6 茬口分析
  • S344.9 其他
  • S345 有机农业
  • S35 播种、栽植
  • S351 播种材料的处理
  • S351.1 种子处理
  • S351.2 种子消毒
  • S351.3 种子肥育
  • S351.5 催芽
  • S351.5+1 侵种催芽
  • S351.5+2 低温催芽
  • S351.5+3 药剂催芽
  • S351.5+4 超声波催芽
  • S351.5+9 其他
  • S352 播种
  • S352.1 播种期
  • S352.2 播种量
  • S352.3 播种密度
  • S352.4 播种深度
  • S352.5 播种法
  • S352.5+1 撒播
  • S352.5+2 条播
  • S352.5+3 穴播(点播、丛播、簇播)
  • S352.5+4 垅沟播
  • S352.5+5 垅背播
  • S352.5+9 其他
  • S353 阶段发育
  • S353+1 春化
  • S353+2 光化
  • S353+3 第三阶段
  • S353+4 第四阶段
  • S359 栽植法
  • S359.1 合理密植
  • S359.2 移植
  • S359.3 定植
  • S359.5 其他栽植法
  • S36 田间管理
  • S363 作物生育期的管理
  • S365 中耕、除草、培土、水肥管理
  • S369 后期管理
  • S369+5 倒伏及防止方法
  • S37 农产品收获、加工及贮藏
  • S371 成熟
  • S372 收获、打谷、脱粒
  • S375 干燥、清除、选择、分级
  • S377 加工、包装、运输
  • S379 贮藏
  • S379.1 贮藏前检验及准备
  • S379.2 贮藏法
  • S379.3 仓库设备及管理
  • S379.5 防潮、防霉处理,防虫、防鼠、防火
  • S379.7 产品的变质处理
  • S379.9 其他
  • S38 农产品的综合利用
  • S39 农产副业技术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