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S1 农业基础科学
- S11 农业数学
- S11+1 线性代数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1+2 微分方程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1+3 概率论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1+4 数理统计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1+5 运筹学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1+6 控制论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1+7 系统科学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1+8 农村实用计算方法
- S11+9 其他
- S12 农业物理学
- S121 物理学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22 声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23 光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24 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24+1 辐射技术的应用
- S124+2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
- S124+3 活化分析技术的应用
- S124+9 其他
- S125 电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26 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27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29 其他物理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
- S13 农业化学
- S131 农业化学研究与实验法
- S131+1 田间试验法
- S131+2 室内试验法
- S131+3 试验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评价
- S132 农业化学分析方法
- S14 肥料学
- S14-31 肥料调查
- S14-33 肥料分析和实验
- S14-35 肥料试验网
- S14-9 肥料志
- S141 农家肥料
- S141.1 人粪尿
- S141.2 厩肥(圈肥、栏肥、埘肥)
- S141.3 禽肥、鱼肥、海肥
- S141.4 霍肥、沤肥
- S141.5 糟肥、饼肥
- S141.6 泥炭、污泥、土肥、灰肥
- S141.7 屠宰废物
- S141.8 工业废水及垃圾在肥料中的利用
- S141.9 其他
- S142 绿肥
- S142+1 豆科绿肥
- S142+3 非豆科绿肥
- S142+5 水生绿肥
- S142+9 其他绿肥
- S143 化学肥料
- S143.1 氮肥
- S143.1+1 天然矿肥
- S143.1+2 铵态氮肥
- S143.1+3 硝酸态氮肥
- S143.1+4 酰铵态氮肥
- S143.1+5 缓效氮肥
- S143.1+6 氮肥增效剂
- S143.1+9 其他
- S143.2 磷肥
- S143.2+1 难溶性磷肥(天然磷肥)
- S143.2+2 水溶性磷肥(酸制磷肥)
- S143.2+3 枸溶性磷肥(热制磷肥)
- S143.2+4 偏磷酸盐
- S143.3 钾肥
- S143.3+1 天然钾肥
- S143.3+2 氯化钾、硫酸钾、碳酸钾、硝酸钾
- S143.3+9 其他
- S143.4 二元复合肥料
- S143.4+1 氮磷肥
- S143.4+2 氮钾肥
- S143.4+3 磷钾肥
- S143.5 三元复合肥料
- S143.58 多元复合肥料
- S143.6 有机无机复合肥料
- S143.7 微量元素肥料
- S143.7+1 非金属微量元素肥料
- S143.7+2 金属微量元素肥料
- S143.7+3 玻璃肥料
- S143.7+9 其他
- S143.91 间接肥料
- S143.92 农药肥料
- S143.93 土化肥
- S144 微生物肥料(细菌肥料)
- S144.1 复合微生物肥料(复合细菌肥料)
- S144.2 抗生菌肥料
- S144.3 根瘤菌肥料
- S144.5 固氮菌肥料(固氮菌微生物肥料)
- S144.9 其他
- S145 肥料剂型
- S145.2 液体肥料
- S145.3 气体肥料
- S145.4 固体肥料
- S145.5 颗粒肥料
- S145.6 时效肥料
- S145.7 示踪肥料
- S145.9 其他
- S146 肥料的选择与管理
- S146+1 选择
- S146+2 鉴定、质量评定
- S146+3 贮存
- S146+4 运输
- S147 积肥技术、调制与施肥效益
- S147.1 积肥与保肥
- S147.1+1 肥料性质
- S147.1+2 造肥、保肥
- S147.2 施肥
- S147.21 施肥标准及制度
- S147.21+1 肥料分配
- S147.21+2 施肥计划
- S147.21+3 施肥标准
- S147.21+4 经济施肥
- S147.22 施肥量
- S147.23 施肥时期
- S147.24 施肥位置
- S147.3 施肥方法
- S147.31 施基肥法
- S147.32 施追肥法
- S147.33 施种肥法
- S147.34 混合施肥
- S147.35 各种条件的施肥方法
- S147.4 肥料调制
- S147.5 肥效
- S15 土壤学
- S151 土壤形成及演化
- S151+1 土壤风化、土壤进化
- S151+2 土壤形成条件
- S151+21 成土母质(土壤母质)
- S151+22 生物
- S151+23 气候
- S151+24 土壤年龄
- S151+25 地形
- S151+3 各地区土壤形成与演化
- S151.9 土壤分析
- S151.9+1 野外观测
- S151.9+2 土壤的物理分析
- S151.9+3 土壤的化学分析
- S151.9+4 土壤的生物学分析
- S151.9+5 土壤分析方法
- S152 土壤物理学
- S152.2 土壤构造及形态
- S152.3 土壤机械组成(地质)
- S152.4 土壤结构
- S152.5 土壤比重、容重与孔隙
- S152.6 土壤空气
- S152.7 土壤水分
- S152.7+1 土壤的持水性(保水力、土壤湿度)
- S152.7+2 土壤透水性(渗漏性、渗水性、渗透性)
- S152.7+3 土壤蒸发
- S152.7+4 土壤水分类型
- S152.7+5 土壤水分与植物
- S152.8 土壤温度和热流
- S152.9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(土壤力学)
- S153 土壤化学、土壤物理化学
- S153.1 土壤化学研究法
- S153.2 土壤电化学、土壤磁学
- S153.3 土壤胶体化学
- S153.4 土壤反应(土壤酸碱度)
- S153.5 土壤溶液
- S153.6 土壤成分
- S153.6+1 无机成分
- S153.6+2 有机成分
- S153.6+21 有机质
- S153.6+22 腐殖质
- S154 土壤生物学
- S154.1 土壤生态学
- S154.2 土壤生物化学
- S154.3 土壤微生物学
- S154.31 土壤微生物演化
- S154.32 土壤微生物遗传
- S154.33 土壤微生物形态
- S154.34 土壤微生物生物物理、生化与生理
- S154.36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
- S154.37 土壤微生物区系
- S154.38 土壤微生物分类
- S154.38+1 细菌
- S154.38+3 放线菌
- S154.38+4 藻类
- S154.38+5 原生动物
- S154.38+6 线虫
- S154.39 土壤微生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
- S154.4 土壤-植物系统
- S154.5 土壤动物学
- S154.6 土壤昆虫学
- S155 土壤分类学、土壤类型
- S155.1 土壤分类学
- S155.2 发生学分类
- S155.2+1 冰沼土
- S155.2+2 灰化土(灰色森林土)
- S155.2+3 棕壤、灰褐土、褐土
- S155.2+4 黄壤、黄褐土、黄棕壤
- S155.2+5 红壤、红褐壤
- S155.2+6 白浆土
- S155.2+7 黑土
- S155.2+8 黑钙土、栗钙土、棕钙土、灰钙土
- S155.2+91 黑色石灰土、红色石灰土
- S155.2+92 草甸土、水稻土、沼泽土
- S155.2+93 盐碱土
- S155.2+94 高山土壤
- S155.3 土壤系统分类
- S155.4 农业土壤分类
- S155.4+1 菜园土壤
- S155.4+2 水田土
- S155.4+3 旱田土
- S155.4+4 灌溉土壤
- S155.4+5 山地土壤
- S155.4+6 园艺土壤
- S155.4+7 草原土壤(牧草田土壤)
- S155.5 其他分类
- S155.5+1 机械组成分类
- S155.5+2 母岩种类分类
- S155.5+3 母质来源分类
- S155.5+4 气候条件分类
- S155.5+5 土壤成分分类
- S155.5+6 土壤地带分类
- S155.5+7 成土因素分类
- S155.5+8 地形气候分类
- S155.9 各国土壤分类
- S156 土壤改良
- S156.1 水文地质条件
- S156.2 土壤改良剂
- S156.3 粘土改良
- S156.4 盐碱土改良
- S156.4+1 盐渍化过程、动态及改良
- S156.4+2 滨海盐渍土改良
- S156.4+3 黄淮海盐渍土改良
- S156.4+4 盐渍土综合改良
- S156.4+5 种稻改良盐渍土
- S156.4+6 水利改良盐渍土
- S156.4+9 其他改良方法
- S156.5 砂荒改良
- S156.6 红壤、黄壤改良
- S156.7 沼泽地改良
- S156.8 洼地、低湿地改良
- S156.91 滩地改良
- S156.92 旱地改良
- S156.93 薄地改良
- S156.99 其他土壤改良
- S157 水土保持
- S157.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
- S157.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
- S157.3 农田改良土地措施
- S157.3+1 梯田、坝地
- S157.3+2 地埂
- S157.3+3 截水坑
- S157.3+9 其他
- S157.4 农业技术措施
- S157.4+1 施肥
- S157.4+2 耕作
- S157.4+3 种植
- S157.4+31 作物配植
- S157.4+32 改进种植方法
- S157.4+33 种植作物
- S157.9 其他水土保持措施
- S158 土壤肥力(土壤肥沃性)
- S158.1 土壤熟化和退化
- S158.2 土壤肥力测定
- S158.3 土壤肥力与植物
- S158.4 土壤肥力与毒性
- S158.5 土壤肥力控制与调节
- S158.9 土壤肥力图
- S159 土壤地理、土壤调查
- S159-3 土壤调查方法
- S159.1 世界土壤地理、土壤调查
- S159.2 中国土壤地理、土壤调查
- S159.3/.7 各国土壤地理、土壤调查
- S159.9 土壤图
- S16 农业气象学
- S161 农业气象要素
- S161.1 日照、辐射
- S161.2 温度(气温)
- S161.2+1 植物-土壤-大气系统的热量交换
- S161.2+2 气温的变化
- S161.2+3 气温的地区分布
- S161.2+4 气温与地形
- S161.2+5 农业气候热量保障指数
- S161.3 湿度
- S161.3+1 湿态的表示
- S161.3+2 湿度的变化
- S161.3+3 湿度的地理分布
- S161.3+4 地表空气层中湿度随高度的变化
- S161.4 蒸发与蒸腾
- S161.4+1 环境与蒸发、蒸腾
- S161.4+2 蒸发、蒸腾的周期变化
- S161.5 云雾
- S161.6 降水、降雪
- S161.6+1 降水的非周期的变化
- S161.6+2 降水的水平分布
- S161.6+3 地形与降水
- S161.7 风
- S161.9 其他
- S162 农业气候
- S162.1 农业气候指标
- S162.2 农业气候区划
- S162.3 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评定
- S162.4 农田小气候
- S162.4+1 保护地小气候
- S162.4+2 大田、旱地、水浇地小气候
- S162.4+3 菜地、果园小气候
- S162.5 气候与作物生长
- S162.5+1 气候与栽培
- S162.5+2 气候与管理
- S162.5+3 气候与粮食作物
- S162.5+4 气候与经济作物
- S162.5+5 气候与园艺
- S162.5+6 气候与其他作物
- S162.5+7 气候与种植制度
- S162.5+9 气候与其他
- S162.8 气候与收获
- S163 农业气象观测与仪器、设备
- S163+1 观测网的组织与布局
- S163+3 观测方法
- S163+4 统计方法
- S163+5 观测仪器
- S163+7 农业气象站
- S164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
- S165 农业气象预报
- S165+1 预报网的组织
- S165+2 各种预报
- S165+21 物候预报
- S165+22 灌溉期和灌溉预报
- S165+23 播种期预报
- S165+24 生物季节预报
- S165+25 灾害性天气预报、其他预报
- S165+26 收获期预报
- S165+27 产量预报、年景预报、农业气象产量模式
- S165+28 病虫害气象预报
- S165+29 其他预报
- S165+3 预报的运用与核对
- S18 农业生物学
- S181 农业生态学
- S182 农业微生物学
- S183 农业生物物理学
- S184 农业植物学
- S185 农业动物学
- S186 农业昆虫学
- S187 农业蜱螨学
- S188 农业生物工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