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 to top

中图分类

  • P5 地质学
  • P51 动力地质学
  • P511 内力作用
  • P512 外力作用
  • P512.1 风化作用
  • P512.1+1 物理风化
  • P512.1+2 化学风化
  • P512.1+3 风化壳
  • P512.2 剥蚀作用、搬运作用、沉积作用
  • P512.2+1 风力作用
  • P512.2+2 水力作用
  • P512.3 地上水作用
  • P512.31 河流作用
  • P512.32 湖泊、海洋作用
  • P512.4 冰川作用
  • P512.4+1 侵蚀作用与冰蚀地形
  • P512.4+2 冰川沉积作用
  • P53 历史地质学、地层学
  • P531 古地理学
  • P532 古气候学
  • P533 地球年龄(地质纪年学)
  •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
  • P534.1 前寒武纪
  • P534.2 太古代(界)
  • P534.3 元古代(界)
  • P534.31 震旦纪(系)
  • P534.4 古生代(界)
  • P534.41 寒武纪(系)
  • P534.42 奥陶纪(系)
  • P534.43 志留纪(系)
  • P534.44 泥盆纪(系)
  • P534.45 石炭纪(系)
  • P534.46 二叠纪(系)
  • P534.5 中生代(界)
  • P534.51 三叠纪(系)
  • P534.52 侏罗纪(系)
  • P534.53 白垩纪(系)
  • P534.6 新生代(界)
  • P534.61 第三纪(系)
  • P534.61+2 古新世亚统
  • P534.61+3 始新世亚统
  • P534.61+4 渐新世(统)
  • P534.62 新第三纪(系)
  • P534.62+1 中新世(统)
  • P534.62+2 上新世(统)
  • P534.63 第四纪(系)
  • P534.63+1 更新世(统)
  • P534.63+2 全新世(统)
  • P535 区域地层学
  • P536 地层与成矿
  • P536.41+1 老第三纪(系)
  • P539 各类地层学
  • P539.1 地震地层学
  • P539.2 层序地层学
  • P539.3 磁性地层学
  • P539.4 勘探地层学
  • P539.5 定量地层学
  • P539.6 事件地层学
  • P539.7 化学地层学
  • P54 构造地质学
  •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
  • P542 构造运动
  • P542+1 升降运动(造陆运动、震荡运动)
  • P542+2 褶皱运动、造山运动
  • P542+3 线系构造、断裂运动
  • P542+31 正断层
  • P542+32 地堑、地垒
  • P542+33 节理、辟理
  • P542+34 不整合
  • P542+35 古火山构造
  • P542+36 火成岩体构造
  • P542+4 板块构造
  • P542+5 深部构造、深部地质
  • P544 大地构造分区
  • P544+1 地台
  • P544+2 地槽
  • P544+3 过渡区
  • P544+4 大陆与大洋盆地
  • P546 新构造运动(新构造学)
  • P547 历史大地构造学
  •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
  • P55 地质力学
  • P551 构造形迹力学性质
  • P552 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
  • P553 地壳应力与活动构造
  • P554 地质力学研究方法与模拟试验
  • P56 区域地质学
  • P57 矿物学
  • P571 矿物成因
  • P572 矿物形态
  • P572+1 单体形态
  • P572+2 连生体形态
  • P572+3 集合体形态
  • P573 矿物的构造
  • P574 矿物的物理化学
  • P574.1 物理性质
  • P574.1+1 光学性质
  • P574.1+2 力学性质
  • P574.1+9 其他性质
  • P574.2 化学成分
  • P575 矿物的鉴定及分析
  • P575.1 电子探针
  • P575.2 电子显微镜鉴定
  • P575.3 微量化学分析
  • P575.4 光谱分析、极谱分析
  • P575.5 X射线分析
  • P575.6 热分析
  • P575.9 其他分析
  • P577 矿物分布、区域矿物志
  • P578 矿物分类
  • P578.1 自然元素
  • P578.1+1 金族
  • P578.1+2 铁-铂族
  • P578.1+3 锇-钌族
  • P578.1+4 半金属族
  • P578.1+5 硫族
  • P578.1+6 碳族
  • P578.2 硫化物
  • P578.2+1 辉铜矿族
  • P578.2+2 方铅矿族
  • P578.2+3 闪锌矿族
  • P578.2+4 磁黄铁矿族
  • P578.2+5 黄铜矿族
  • P578.2+6 铜兰族
  • P578.2+7 雌黄族
  • P578.2+91 辉钼矿族
  • P578.2+92 黄铁矿族
  • P578.2+93 方钴矿族
  • P578.2+94 黝铜矿族
  • P578.2+95 斜方硫砷铜矿族
  • P578.2+96 车轮矿族
  • P578.2+97 硫砷银矿族
  • P578.2+98 铝含硫盐
  • P578.3 卤化物
  • P578.3+1 氟化物
  • P578.3+2 氯化物、溴化物、碘化物
  • P578.4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
  • P578.4+1 水族
  • P578.4+2 赤铜矿族
  • P578.4+3 红锌矿族
  • P578.4+4 钢石-钛铁矿族
  • P578.4+5 褐锰矿族
  • P578.4+6 尖晶石族
  • P578.4+7 金红石族
  • P578.4+91 钙钛矿族
  • P578.4+92 黄绿石矿
  • P578.4+93 非晶铀矿族
  • P578.4+94 石英族
  • P578.4+95 氢氧镁石族
  • P578.4+96 水铝氧石族
  • P578.4+97 纤铁矿-针铁矿族
  • P578.4+98 硬锰矿族
  • P578.5 硝酸盐
  • P578.6 碳酸盐
  • P578.6+1 方解石族
  • P578.6+2 孔雀石族
  • P578.6+3 苏打
  • P578.7 硫酸盐
  • P578.7+1 重晶石族
  • P578.7+2 硬石膏与软石膏
  • P578.7+3 碱金属硫酸盐
  • P578.7+4 两价金属的含水硫酸盐
  • P578.7+5 明矾石族
  • P578.7+6 明矾族
  • P578.8 铬酸盐
  • P578.91 钼酸盐和钨酸盐
  • P578.91+1 钨酸铁矿物
  • P578.91+2 钨酸钙矿物
  • P578.91+3 含水钼酸盐和含水钨酸
  • P578.92 磷酸盐、砷酸盐和矾酸盐
  • P578.92+1 磷铈镧矿族
  • P578.92+2 磷灰石族
  • P578.92+3 磷铝石-氟磷酸铁锰矿族
  • P578.92+4 蓝铁矿族
  • P578.92+5 臭葱石族
  • P578.92+6 铀云母族
  • P578.92+7 绿松石族
  • P578.93 硼酸盐
  • P578.94 硅酸盐(矽酸盐)
  • P578.94+1 锆石英族
  • P578.94+2 橄榄石族
  • P578.94+3 矽锌矿族
  • P578.94+4 黄晶族
  • P578.94+5 蓝晶石族
  • P578.94+6 十字石族
  • P578.94+7 石榴子石族
  • P578.94+8 符山石族
  • P578.94+9 榍石族
  • P578.951 其他正矽酸盐
  • P578.952 异极矿
  • P578.953 电气石、矽灰石
  • P578.954 辉石族
  • P578.955 角闪石族
  • P578.956 绿帘石族
  • P578.957 葡萄石、黑柱石
  • P578.958 滑石-叶蜡石族
  • P578.959 云母族
  • P578.961 脆云母族
  • P578.962 绿泥石族
  • P578.963 含水云母及其类似矿物
  • P578.964 蛇纹石-高岭石族
  • P578.965 多水高岭土族
  • P578.966 铝英石族
  • P578.967 微晶高岭石族
  • P578.968 长石族
  • P578.969 柱石族
  • P578.971 白榴子石族
  • P578.972 霞石族
  • P578.973 方钠石族
  • P578.974 沸石族
  • P578.98 有机化合物
  • P579 实验矿物学、应用矿物学
  • P58 岩石学
  • P581 岩石成因
  • P583 岩石产状、结构和构造
  • P584 岩石物理与岩石化学
  • P585 岩石鉴定、分析
  • P585.1 光学方法
  • P585.2 物理方法
  • P585.3 化学方法
  • P586 岩相学
  • P587 岩石分布、区域岩石志
  • P588 岩石分类
  • P588.1 岩浆岩(火成岩)
  • P588.11 岩浆
  • P588.11+1 岩浆形成原理
  • P588.11+2 岩浆成分
  • P588.11+3 岩浆分导作用
  • P588.11+4 岩浆结晶
  • P588.11+5 岩浆同化、花岗岩化作用、岩浆化作用
  • P588.12 侵入岩、深成岩
  • P588.12+1 酸性岩
  • P588.12+2 中性岩
  • P588.12+4 基性岩
  • P588.12+5 超基性岩
  • P588.13 脉岩、浅成岩(次火山岩)
  • P588.13+1 花岗伟晶岩
  • P588.13+3 正长斑岩
  • P588.13+4 玢岩
  • P588.14 喷出岩(火山岩)
  • P588.14+1 流纹岩
  • P588.14+2 英安岩
  • P588.14+3 粗面岩
  • P588.14+4 安山岩
  • P588.14+5 玄武岩
  • P588.14+6 苦橄岩、科马提岩
  • P588.15 碱性岩
  • P588.19 岩浆岩的地域分析
  • P588.2 沉积岩
  • P588.21 碎屑岩
  • P588.21+1 火山碎屑沉积岩
  • P588.21+2 政党碎屑岩
  • P588.21+21 粉砂岩
  • P588.21+23 砂岩类
  • P588.21+25 砾岩类
  • P588.22 粘土岩(泥质岩)
  • P588.23 黄土岩
  • P588.24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
  • P588.24+1 铝铁土
  • P588.24+2 铁质沉积岩
  • P588.24+3 锰质沉积岩
  • P588.24+4 矽质岩、磷质岩
  • P588.24+5 碳酸盐岩
  • P588.24+6 硫酸盐岩
  • P588.24+7 蒸发岩(盐岩)
  • P588.24+8 生物岩
  • P588.29 沉积岩地域分布
  • P588.3 变质岩
  • P588.31 接触变质作用及岩石
  • P588.31+1 角页岩
  • P588.31+2 矽卡岩
  • P588.31+3 大理岩
  • P588.32 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及岩石
  • P588.32+1 云英岩
  • P588.32+2 黄铁细晶岩
  • P588.32+3 蛇纹岩
  • P588.32+4 滑石菱镁片岩
  • P588.32+5 次生石英岩
  • P588.33 动力变质作用及岩石
  • P588.33+1 碎裂岩
  • P588.33+2 糜棱岩
  • P588.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
  • P588.34+1 石英岩
  • P588.34+2 千枚岩
  • P588.34+3 板岩
  • P588.34+4 片岩
  • P588.34+5 片麻岩
  • P588.34+6 变粒岩
  • P588.35 复变质作用及岩石
  • P588.36 混合岩化作用及岩石
  • P588.37 变质原岩的恢复方法
  • P588.39 变质岩的地域分布
  • P589 实验岩石学、工艺岩石学
  • P589.1 实验岩石学
  • P589.2 工艺岩石学
  • P59 地球化学
  • P591 地球的化学成分
  • P591+1 地壳的化学成分
  • P591+2 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
  • P592 水地球化学
  • P593 生物地球化学、气体地球化学
  • P594 自然作用地球化学
  • P594+1 内力作用的地球化学
  • P594+2 外力作用的地球化学
  • P595 元素地球化学
  • P596 区域地球化学、景观地球化学
  •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
  • P597+1 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学
  • P597+2 稳定同位素地质学
  • P597+3 地质年代学
  • P599 实验地球化学
返回